學術參觀

杭州學術參觀(2019年12月份會議)
2019年12月份會議已在中國杭州舉行。所有會議最后一天(8:30-17:00)均為參觀時間。以下為會議參觀路線:
靈隱寺---蘇堤---西湖十景(花港觀魚)---雷峰塔
杭州簡介
杭州是浙江省的省會,同時也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與金融的中心。杭州以其美麗的風景名勝著稱于世,例如西湖,靈隱寺,蘇堤等?!吧嫌刑焯?,下有蘇杭”這句名言吸引著千百萬游客赴人間天堂觀光。
西湖
西湖(見圖1),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國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也是中國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西湖三面環山,面積約6.39平方千米,東西寬約2.8千米,南北長約3.2千米,繞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蘇堤、白堤越過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人工小島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與寶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圖1:西湖
靈隱寺
靈隱寺(見圖2),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始建于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占地面積約87000平方米。靈隱寺地處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浙江靈隱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靈隱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直指堂(法堂)、華嚴殿為中軸線,兩邊附以五百羅漢堂、濟公殿、聯燈閣、華嚴閣、大悲樓、方丈樓等建筑構成。

圖2:靈隱寺
蘇堤
蘇堤(見圖3)舊稱蘇公堤,是一條貫穿西湖南北風景區的林蔭大堤,現長2797米。為北宋文人蘇軾(1089年)任杭州知府疏浚西湖時取湖泥和葑草堆筑而成。堤上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橋,古樸美觀。蘇堤歷史悠久,景致迷人,環境幽靜,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素有"煙柳畫橋"之稱,自古至今均為觀賞西湖全景最佳處。

圖3:蘇堤
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見圖4)地處西湖西南,三面臨水,一面倚山。是一個占地300余畝的大型公園。西山大麥嶺后的花家山麓,有一條清溪流經此處注入西湖,故稱花港。南宋時,內侍盧允升在花家山下建造別墅,稱“盧園”,園內栽花養魚,池水清冽、景物奇秀。以后,盧園荒廢,此景亦衰。清康熙南巡時,在蘇堤映波橋和鎖瀾橋之間的定香寺故址上,重新砌池養魚,筑亭建園,勒石立碑,題有“花港觀魚”四字。

圖4:花港觀魚
雷峰塔
雷峰塔(見圖5)坐落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四周分別與“南屏晚鐘”、“蘇堤春曉”、“花港觀魚”、“三潭印月”、“柳浪聞鶯”等著名景點相望?!袄追逑φ铡笔俏骱爸弧盁煿馍缴殇?,千尺浮屠兀倚空。湖上畫船歸欲盡,孤峰猶帶夕陽紅”。這首詩很好的描寫了它的神奇意境。雷峰塔建于公元九七五年,系吳越國王錢弘俶所建。

圖5:雷峰塔
濟南學術參觀(2016年10月份會議)
2016年十月份會議已在中國濟南舉行。所有會議最后一天均為參觀時間。以下為會議參觀路線(8:00-17:00):
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
學術參觀期間的午餐將由組委會提供
濟南簡介
濟南是中國東部山東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山東省第二大城市,是山東省政治、文化、科學、以及教育中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園林城市。濟南位于山東省中西部,北臨黃河,南依泰山,擁有27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龍山文化的發祥地。濟南因其眾多的泉水聞名全國,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風貌,被稱為“泉城”,著名的旅游景點有趵突泉、大明湖、黑虎泉、千佛山等。晚清作家劉鄂曾在其小說《老殘游記》中這樣描述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大明湖
大明湖(見圖1),位于濟南市中心偏東北處、舊城區北部,由濟南眾多泉水匯流而成,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譽。大明湖景色優美秀麗,湖上鳶飛魚躍,荷花滿塘,畫舫穿行,岸邊楊柳蔭濃,繁花似錦,游人如織,其間又點綴著各色亭、臺、樓、閣,遠山近水與晴空融為一色,猶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畫卷。大明湖一年四季美景紛呈,尤以天高氣爽的秋天最為宜人。春日,湖上暖風吹拂,柳絲輕搖,微波蕩漾;夏日,湖中荷浪迷人,蔥綠片片,嫣紅點點;秋日,湖中蘆花飛舞,水鳥翱翔;冬日,湖面雖暫失碧波,但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圖1:大明湖
趵突泉
趵突泉(見圖2)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泉分三股涌出平地,泉水澄澈清洌。泉的四周有大塊砌石,環以扶欄,可憑欄俯視池內三泉噴涌的奇景。趵突泉水從地下石灰巖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達到24萬立方米/日,出露標高可達26.49米。水清澈見底,水質清醇甘洌,含菌量極低,經化驗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嚴冬水面上水氣裊裊,像一層薄薄的煙霧,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當地人稱之為“云蒸霧潤”。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飲用水。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時帶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濟南品嘗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帶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

圖2:趵突泉
千佛山
千佛山(見圖3),周朝以前稱歷山,相傳虞舜曾于山下開荒種田,故又稱舜耕山。隋開皇年間,依山勢鐫佛像多尊,并建“千佛寺”,始稱千佛山。唐代將“千佛寺”改名“興國禪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月九重陽節”均舉辦廟會,明代寺院擴建,遂成佛教勝地。千佛山東西嶂列如屏,風景秀麗、名勝眾多。興國禪寺居千佛山山腰。南側千佛崖,存隋開皇年間佛像130余尊。在山北麓建有集中國四大石窟于一體的萬佛洞,在此可一瞻北魏、唐、宋造像之風彩。

圖3:千佛山
上海學術參觀(2016年12月份會議和2017年10月份會議)
2016年12月份會議和2017年10月份會議已在上海召開。所有會議最后一天均為參觀時間。以下為會議預計參觀路線(8:00-17:00):
東方明珠、上海外灘、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城隍廟
學術參觀期間的午餐由組委會提供
上海簡介
上海,是中國的直轄市和中心城市之一,其港口為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港。在租界時期,上海遺留了眾多富有特色的歐式建筑,而1990年起又出現了諸多現代化建筑,同時,周邊郊區分布著幾處具有江南風格的水鄉古鎮,均成為了旅游景觀,豐富的旅游資源吸引了各國游客。上海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野生動物園、上??萍拣^3處屬中國最高的5A級旅游景點,另有20處4A級景區,佘山、東平、共青、海灣等4處國家森林公園,以及沙遜大廈、外白渡橋等617處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近年來,上海已成為馳名中外的國際夜景都市,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觀光。
東方明珠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見圖1),坐落于黃浦江畔浦東陸家嘴嘴尖上,與外灘的萬國建筑博覽群隔江相望。塔高468米,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高塔,和左右兩側的南浦大橋、楊浦大橋一起,形成雙龍戲珠之勢,成為上海改革開放的象征。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的設計者富于幻想地將十一個大小不一、高低錯落的球體從蔚藍的空中串聯到如茵的綠色草地上,兩個巨大球體宛如兩顆紅寶石,晶瑩奪目,與塔下新落成的世界一流的上海國際會議中心(1999財富論壇上海年會主會場)的兩個地球球體,構成了充滿“大珠小珠落玉盤”詩情畫意的壯美景觀。

圖1:東方明珠
上海外灘
上海外灘(見圖2),又叫做萬國建筑博覽館,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后,上海被辟為商埠,當時的上海逐漸形成了外國資本在中國最集中的地方,而各式各樣的西洋式建筑也隨之在外灘建立。這黃浦江邊集中大批西方國家的銀行、俱樂部、夜總會等,反映了西方殖民這對上海的掠奪和侵略。這外灘上的一棟棟高聳的大樓,雖然不是由一位設計師設計,也不是建于同一年代,但卻富有共性,它們都是當時西方最流行的樣式,采用西方古典建筑形式,整個建筑具有莊重、雄偉的氣勢,建筑色調基本統一。

圖2:上海外灘
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見圖3),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建筑外觀以“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展館的展示以“尋覓”為主線,帶領參觀者行走在“東方足跡”、“尋覓之旅”、“低碳行動”三個展區,在“尋覓”中發現并感悟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展館從當代切入,回顧中國三十多年來城市化的進程,凸顯三十多年來中國城市化的規模和成就,回溯、探尋中國城市的底蘊和傳統。隨后,一條綿延的“智慧之旅”引導參觀者走向未來,感悟立足于中華價值觀和發展觀的未來城市發展之路。

圖3: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
城隍廟
上海城隍廟(見圖4),即老城隍廟,坐落于上海市最為繁華的城隍廟旅游區,是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如今,這里已經成為了熙熙攘攘的所在,在老城隍廟內,匯集了眾多的上海地方小吃,綠波廊的特色點心,松月樓的素菜包,桂花廳的鴿蛋圓子,松云樓的八寶飯,還有南翔小籠和酒釀圓子,真可稱得上是小吃王國了。

圖4:城隍廟
武漢學術參觀(2021年5月份會議)
2021年5月份會議已在中國武漢舉行。所有會議最后一天(8:00-17:00)均為參觀時間。以下為會議為參觀路線:
東湖磨山景區——歸元寺——黃鶴樓——武漢長江大橋(江灘)——戶部巷
武漢簡介
武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的省會。武漢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它地處于漢江平原的東部,長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武漢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發祥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革命意義,被稱為“東方芝加哥”。2020年新冠疫情也使武漢成為一座英雄的城市,吸引著萬千國內外游客前來旅游。
東湖磨山景區
東湖磨山景區(見圖1)位于東湖東岸,三面環水,六峰相連,山水相依,素有“十里長湖,八里磨山”之稱,風景極佳。山北有以楚文化為內涵的楚文化游鑒區;山南有以湖水地區鄉土植物為主的十三個植物專類園;西部山頭有紀念朱德為東湖題詞的朱碑亭。磨山景區從北開始,依次建有楚天極目、天臺晨曦、常春花苑、朱碑亭等四景。武漢東湖磨山櫻園與日本青森縣的弘前櫻花園,美國的華盛頓州櫻花園并稱為世界三大櫻花之都。

圖1:東湖磨山景區
歸元寺
歸元寺(見圖2)始建于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以其建筑精美、雕塑絕妙、珍藏豐富而名揚佛門。它與寶通寺、溪蓮寺、正覺寺今稱為武漢的四大叢林。寺廟由藏經閣、大雄寶殿、羅漢堂三座主題建筑構成。寺廟以弘揚佛法聞名于世,幾百年來一直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中外游客絡繹不絕,香火十分旺盛。1922年建的新閣是歸元寺的一大寶藏,除藏經外,還有佛像、法物、石雕、木刻、書畫碑貼及外國友人贈品。寺內的建筑、佛教經典以及各種佛像都完整保留了下來,其中尤以羅漢堂供奉的500尊金身羅漢為顯著特色。

圖2:歸元寺
黃鶴樓
黃鶴樓(見圖3)位于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首,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黃鶴樓的建筑特色,是各層大小屋頂,交錯重疊,翹角飛舉,仿佛是展翅欲飛的鶴翼。樓層內外繪有仙鶴為主體,云紋、花草、龍鳳為陪襯的圖案。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圖3:黃鶴樓
武漢長江大橋
武漢長江大橋(見圖4),是中國萬里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也是新中國成立后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橋”,是武漢市重要的歷史標志性建筑之一。1956年毛澤東曾在《水調歌頭?游泳》一詩中寫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表達了對武漢長江大橋的由衷贊美。2016年9月,武漢長江大橋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圖4:武漢長江大橋
戶部巷
戶部巷(見圖5)位于武昌自由路,是一條長150米的百年老巷,其繁華的早點攤群20年經久不衰。戶部巷于明代形成,清代因毗鄰藩臺衙門(對應京城的戶部衙門)而得名。小巷入口處,銘刻著武漢市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何祚歡寫的小記:“漢味早點米當先,戶部巷里快熱鮮”,另一頭的巷口兩座石獅矗立,上方是著名書法家陳義經用泰山石刻風格題寫的:“漢味早點第一巷”。以“小吃”聞名的戶部巷,就是武漢最有名的“早點一條巷”。民間有“早嘗戶部巷,宵夜吉慶街”之說,是來武漢的游人必到的景點。

圖5:戶部巷
西安學術參觀(2023年7月份會議)
2023年7月份會議將在中國西安舉行。所有會議最后一天(8:00-17:00)均為參觀時間。以下為會議預計參觀路線:
兵馬俑--大雁塔--西安明城墻--回民小吃街
西安簡介
西安,古稱“長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居中國古都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文化的代表,有著“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譽。著名旅游景點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西安明城墻、華清池享譽中外。
兵馬俑
兵馬俑(見圖1),又稱秦始皇陵兵馬俑,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臨潼縣城東,南倚驪山,北臨渭水,氣勢宏偉,是全國重點的文物保護單位。秦兵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1.5公里處,秦始皇兵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陵寢的含義。1975年7月10日,陜西省臨潼縣發現秦代兵馬俑。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并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圖1:兵馬俑
大雁塔
大雁塔(見圖2)位于和平門外4公里的慈恩寺內,相傳唐代永徽三年,赴印度取經的玄奘法師奏請在寺內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帶回來的經籍。這座塔初名為經塔。后世人稱它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贊嘆。大雁塔最初五層,后加蓋至九層,再后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后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米。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

圖2:大雁塔
西安明城墻
西安明城墻(見圖3)又稱西安古城墻,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西安古城墻有主城門四座:長樂門(東門),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這四座城門也是古城墻的原有城門。從民國開始為方便出入古城區,先后新辟了數十座城門,至今西安城墻已有城門18座。西安古城墻1961年被列入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AAAA級景區。

圖3:西安明城墻
回民小吃街
西安回民小吃街(見圖4)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區,是西安特色小吃最集中的街區,由北廣濟街、北院門、西羊市、大皮院、化覺巷、灑金橋等數條街道組成。
西安回民街在鼓樓的邊上,長約500米左右,南北走向,特點是青石鋪路,綠樹成蔭,路兩旁一色仿明清建筑,或餐飲、或器物,均由回民經營,具有濃郁清真特色。歷史街區內有10座年代不一、大小各異的清真寺,其中最著名的是化覺巷清真大寺。走在街區內,隨處可見具有中國傳統建筑風格和穆斯林建筑風格相融合的商業網點,街道兩旁有大量的美食店鋪,近300種特色風味小吃是讓人流連忘返。

圖4:回民小吃街
蘇州學術參觀(2022年5月份會議)
鑒于當前國內疫情形勢,2022年5月蘇州會議調整為線上會議,原計劃學術參觀活動取消。
蘇州簡介
蘇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東南部的一個地級市,位于長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帶,著名的魚米之鄉、狀元之鄉、院士之鄉、經濟重鎮、歷史文化名城。蘇州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又因其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城特色,有“東方水都”之稱。著名的旅游景點有拙政園、蘇州園林博物館、寒山寺、歷史老街平江路等。
蘇州拙政園
拙政園(見圖1)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漢族水鄉特色?;▓@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地區漢族民居多進的格局。園南還建有蘇州園林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園林專題博物館。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AAAAA級旅游景區。

圖1:蘇州拙政園
蘇州園林博物館
蘇州園林博物館(見圖2)最早位于拙政園住宅區域內,于1992年秋天建成開放,是中國第一座園林專題博物館。蘇州園林博物館新館現位于拙政園西側,始建于2005年10月,建筑面積3390平方米,在原來二層小樓的基礎上新建了一層建筑。整個新館分成序廳、園林歷史廳、園林藝術廳、園林文化廳和結束廳幾個部分,其中園林藝術廳詳細展示了疊山、理水、花木、建筑等造園手法。

圖2:蘇州園林博物館
寒山寺
寒山寺(見圖3),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城西閶門外5公里的楓橋鎮,座東朝西,門對古運河。寒山寺相傳始建于六朝時期的梁武帝天監年間(502年-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從天臺山來此作住持,遂改名寒山寺。寒山寺因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倍劽型?。嘉靖年間,僧本寂鑄大銅鐘和鐘樓。

圖3:寒山寺
歷史老街平江路
平江路(見圖4)是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位于蘇州古城東北隅,北接拙政園,南眺雙塔,全長1606米。是蘇州古城迄今為止傳統城市格局、建筑風貌和生活習俗保存最完整的一個區域,被譽為蘇州古城的縮影。今天的平江歷史街區仍然基本保持著“水陸并行、河街相鄰”雙棋盤格局以及“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獨特風貌,并積淀了極為豐富的歷史遺存和人文景觀。其中,有世界文化遺產“耦園”1處(亞太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昆曲展示區“中國昆曲博物館”1處、省市級文物古跡100多處,城墻、河道、橋梁、街巷、民居、園林、會館、寺觀、古井、古樹、牌坊等100多處古代城市景觀風貌基本保持原樣。

圖4:歷史老街平江路
南京學術參觀(2021年11月份會議)
2021年11月份會議已在中國南京舉行。所有會議最后一天(8:00AM-17:00PM)均為參觀時間。以下為會議參觀路線:
中山陵---南京總統府---雨花臺---玄武湖---秦淮河
南京簡介
南京,簡稱寧,是江蘇省會,地處中國東部地區,長江下游,瀕江近海?!敖霞邀惖?,金陵帝王州”,南京擁有著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存。南京是中國最美麗的城市之一,有郁郁蔥蔥的綠色公園,充滿自然風景的湖泊,歷史建筑和文物古跡,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
中山陵
中山陵(見圖1)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筑群。中山陵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筑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主要建筑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筑之精華,莊嚴簡樸,別創新格,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圖1:中山陵
南京總統府
南京總統府(見圖2)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這里不僅是國民政府中央所在地,也見證著太平天國與兩江總督衙門的興衰。在這里,中西結合的院落,西式的辦公樓,中式的花園,保留了江南古典園林一樣的格局,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偨y府分三個區域,中區(中軸線)主要是國民政府總統府及所屬機構。西區是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辦公室、秘書處和西花園,以及參謀本部等。東區主要是行政院舊址、馬廄和東花園。一系列展館和史料陳列都分布在這三個區域中。

圖2:南京總統府
雨花臺
雨花臺(見圖3)位于南京中華門南,由3個松柏環抱的秀麗山崗組成,是南京的紅色旅游景點。整個景區分為烈士陵園區、名勝古跡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游樂活動區和生態密林區六大塊。在革命烈士紀念館和烈士事跡陳列館,陳列了許多當年戰士們的書籍,手稿,衣服,寫作工具。園內蔥蔥郁郁,不僅是旅游勝地,也是南京市民休閑娛樂之所。

圖3:雨花臺
玄武湖
玄武湖(見圖4),位于南京市玄武區,是江南地區最大的城內公園,也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被譽為“金陵明珠”。玄武湖古名桑泊、后湖、北湖,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距今已有兩千三百年的人文歷史。玄武湖方圓近五里,分作五洲(環洲、櫻洲、菱洲、梁洲、翠洲),洲洲堤橋相通,渾然一體,處處有山有水。宋人歐陽修曾寫道“金陵莫美于后湖;錢塘莫美于西湖”,玄武湖為風景園林,亦為文化勝地,歷代文人騷客,政要名流都曾在此留下身影,皆為后人傳為美談。

圖4:玄武湖
秦淮河
秦淮河(見圖5),中國長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唐以后改稱秦淮。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區性河流,歷史上,其航運、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南京的母親河,歷史上極富盛名。這里素為“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更兼十代繁華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風流,甲于海內”,被稱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

圖5:秦淮河
成都學術參觀(2018年7月份會議)
2018年7月份會議已在中國成都舉行。所有會議最后一天(8:30-17:00)均為參觀時間。以下為會議參觀路線:
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都武侯祠--寬窄巷子
成都簡介
成都市,簡稱“蓉”,別稱“錦城”、“錦官城”,自古被譽為“天府之國”,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市還是西南地區科技中心、商貿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也是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佳旅游城市和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中國“十大古都”之一,26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眾多名勝古跡。
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見圖1)是世界著名的大熊貓遷地保護基地、科研繁育基地、公眾教育基地和教育旅游基地?;卣嫉孛娣e1500畝。作為“大熊貓遷地保護生態示范工程”,以保護和繁育大熊貓等中國特有瀕危野生動物而聞名于世。這里山巒含黛,碧水如鏡,林濤陣陣,百鳥諧鳴,被譽為“國寶的自然天堂,我們的世外桃源”。

圖1: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見圖2),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是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劉備陵寢。千多年來幾經毀損,屢有變遷。成都武侯祠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以文、書、刻號稱“三絕”的《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最為知名。

圖2:成都武侯祠
寬窄巷子
寬窄巷子(見圖3)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與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稱為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寬巷子與窄巷子是成都這個古老又年輕的城市往昔的縮影,一個記憶深處的符號。寬窄巷子由北以支磯石街與寬巷子中間劃線并納入成都畫院北墻為界,南以井巷子為界,東以長順上街與寬窄巷東街口為界,西以下同仁路與寬窄巷子西街口為界。

圖3:寬窄巷子